又逢清明
又逢清明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模糊了视野,记忆却在朦胧的雨帘中一点点变得清晰。 那年,我还读师范,一个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回到了家。隐约觉得家里的气氛有几分凝重,只是说不清为什么。饭桌上,父亲努力用平淡的语调告诉我:祖母刚刚过世,因为怕影响我的学习,所以没有通知我,桌上的饭菜就是祖母过世时留下的。只记得当时我只是愣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说,嘴里反复嚼着饭菜,却是再也无法咽下去。泪在不觉中滑落,前程往事又浮现至眼前。
小时候,父亲一个人谋职在外。我和弟弟还有母亲在老家生活,和祖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是分开来过。在我的印象中,祖母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身材瘦小,眉宇葱茏,目光永远是那样的炯炯有神.祖母养育了4个子女,父亲排行老二,下面还有两个小很多的弟妹,因为拖累多,所以祖母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那个时候实行的还是集体所有制,我们一家人的工分也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每天没日没夜的干活,至今身上都落下了很多病根。母亲总说那段岁月不堪回首,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现在每当想起祖母,就会想起祖母用柴灶烧的喷香的粥和饭,想起她做的简单而又舒适的布鞋,想起那驱走炎热的大蒲扇,想起她教的至今仍朗朗上口的歌谣,想起那“吱咖吱咖”的磨盘,清凉的石门槛,想起夏夜里满蚊帐星星点灯似的萤火虫,风起时满村的蝴蝶飞舞,想起牛背上的惬意,想起坐在小叔肩头戏水的欢声笑语......对我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而祖母就是打开这段记忆的那扇窗。所以祖母我该衷心的谢谢您,只是因为您的离去,让这段记忆有了甜蜜又有增添了悲伤。
渐大后,我上了学,在老家读了半年后就随父亲到他工作的地方就读。虽然和老家相隔并不太远,和祖母却是真正分开了。所以此后每隔上一段时间,祖母就会来看看我们姐弟俩,买上一些零食顺便捎带来一些家里的土特产。来了也总不闲着,帮着做这做那,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读初中时我到了离老家并不太远的一所中学就读,祖母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来看我,踮着一双小脚来回步行十多里给我送来还冒着热气的精心做的家常菜和亲手做的糕点,来了也总不忘说上一些鼓励的话。那应该是我情绪最低落的一段时间,祖母的到来让人总感到雪中送炭般的温暖。读师范后,人倒是闲了不少,和祖母见面的机会反而越发少了 .祖母病倒的消息传来,利用一个假期,我去看了她。只是没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成了永别。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坐在回乡的汽车上,往事一幕幕再现,心里乱糟糟的,努力平定好自己的情绪,家乡已映入眼帘。远远就瞧见家门口坐着祖母,欣喜上了心头,祖母终还能站起来。带着颤音叫了一声祖母,期待她依旧闪着慈爱明亮的目光。祖母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欢喜,眼里的光却只是昙花一现,眼前的祖母老眼一片混浊,近看骨瘦如柴,脸色灰白,双眼内陷,倚在椅背上,手里还拄着拐杖。她已无力为我拿凳叫坐了,声音嘶哑但夹着喜悦。凝视着祖母,她和我说了几句话就气喘吁吁了,这时我才深深体会到“病如山倒”的内涵。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是没勇气真正去面对,那太残酷。
返校后的日子每天都在不安中度过,只是在那一刹那才知祖母已远去,冥冥之中,我的悲哀又该化作什么......
窗外
雨仍在潇潇地下,洗去了纤尘。
生活中总免不了悲欢离合,雨过后总会有晴天。耳畔一直响起 <<秋天的怀念>>中身患绝症的母亲对瘫坐于轮椅上的儿子说的那句话:咱娘儿俩一起好好儿活!
是啊,好好儿活,珍爱自己,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也许就是对已逝者最大的安慰。
祖母,愿您一路走好。

赞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