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后再发布主题
自定义日期:  从   到  最多30天
选择浏览方式:

丛林

文苑 昨天 23:10 阅读 814 回复 2
每座高楼都是被文明与科技改造重组了的山,窗口如同山洞,往下看壁立千仞。猿猴进化而来的人类文明,终究离不开对山的记忆。六道轮回,凑巧此生为人,但人的眉眼肉身之下,却是不同动物的灵魂。于是你看到狼虫虎豹、猪马牛羊、飞鸟昆虫,都借了轮回跑到城里来了!工蚁在快递网格里搬运着文明的火种。孔雀翎羽化作网红街拍的裙摆,而所谓早高峰,不过是角马迁徙在柏油路上的当代演绎。城市里各种几何形的“山峦”起伏,五光十色,蔚为壮观,几乎让你在某一瞬间,忘记了这里猛兽成群危机四伏。猎豹西装革履裹着碌碌饥肠,秃鹫盘旋在股市的上空目光如电,狐目流转在公关总监的镜片后,寻找着下一个目标。与非洲原始森林里的生物一样,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任何生物都是无欲则死有欲则刚,在欲望与生存的驱使下,再大的风险也必须勇敢地迈出巢穴,要么昼伏夜出,要么早起晚归。好的是这里资源丰富食物充足,山中你死我活的血肉搏斗,变成了以金钱为目标的赢亏博弈。生存竞争中的获胜者与落伍者,最终殊途同归一一停下来,找一处让自己舒服的位置静观浮生。山里称为隐者,城里称为躺平,一个在云中埋骨,一个在霾里生根。霓虹瀑布漫过写字楼,暮色里钢筋缝隙渗出的月光,与林间松涛遵循着相同的潮汐。城里的云与月、风与与雨,与山里并无二致。看多了,会发现世界了无新意。乃至每一场生物的生灭似乎都不过是造物主玩腻后重新设置的一款游戏,换了场景,换了主角换了情节与装备,运行规则却如此雷同。天道亘古不变,是不是说造物主的想象还是过于贫乏?几十亿年来,生物进化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从海洋到陆地,从恐龙到人类,地球生物的生存逻辑居然从未改变!​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王涛闲笔于幸运星画室

中医中药赋

文苑 01-23 12:32 阅读 6203 回复 6
中医中药赋作者:刘中胜(竹林康)2025年元月23日 医道渊源,华夏之光。中医中药,源远流长。承千年之智慧,启生命之安康。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察面色之荣枯,听声音之高低,嗅气味之变化,按脉象之虚实。洞察秋毫,明辨表里寒热,细究虚实阴阳。凭此精妙之法,探寻病源之所在。 神农尝草,百草入药。山川河谷,皆为药仓。人参补气,大补元气,救垂危于顷刻;当归养血,调经止痛,助女子之安康。黄芪固表,白术健脾,茯苓利水渗湿;柴胡疏肝,黄芩清热,半夏降逆和胃。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如琴瑟和鸣,奏起生命之华章。 方剂配伍,法度严谨。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君药为主,力挽狂澜;臣药辅之,增强药力;佐药调和,制约毒性;使药引经,直达病所。经方时方,琳琅满目。麻黄汤发汗解表,白虎汤清热泻火,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归脾汤养血安神。一剂良方,化腐朽为神奇,祛病痛于无形。 针灸推拿,独特疗法。银针闪烁,刺激穴位,通经络之气血;双手灵动,按摩推拿,理筋骨之错位。艾灸温热,散寒除湿,扶阳固本。无需服药,却能愈病,尽显中医之奇妙。 中医中药,德艺双馨。医者仁心,悬壶济世。不为名利,只为苍生。以精湛之医术,解患者之疾苦;以高尚之医德,暖人心之寒凉。薪火相传,代代不息,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赞曰:中医中药,国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佑我华夏,福泽万邦。传承创新,再创辉煌 。

天门地标茶经楼赋

文苑 04-14 06:05 阅读 5660 回复 4
天门地标茶经楼赋作者:刘中胜(竹林康)2025年4月14日 夫天门者,鄂中宝地,人文渊薮。茶经楼立于此,宛如巨擘擎天,承载千年茶韵,彰显古今风华,为一方之胜景,文化之标识。 登楼远眺,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尽收眼底。阡陌交通,田畴交错,稻浪翻金,棉海铺银,尽显鱼米之乡之富庶。茶垄如翠带蜿蜒,茶树似绿云簇拥,微风拂过,茶香悠悠,沁人心脾,仿佛置身于茶的海洋。 楼之巍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红墙映日,青瓦生辉,庄重典雅中不失灵动之美。其构建精巧,榫卯相接,契合无间,尽显匠人之高超技艺。每一处装饰,皆蕴含深意;每一道梁枋,皆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茶经楼者,因茶经而得名,为纪念茶圣陆羽所建。陆羽,天门骄子,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茶经》三卷,乃世界首部全面阐述茶及与茶相关的专著。书中详述茶之源、具、造、器、煮、饮等,将茶之文化、技艺、精神一一展现,为后世茶事发展奠定基石,使茶之一道,从民间习俗升华为文化艺术,影响深远,流传千古。 步入楼内,茶香弥漫,墨韵悠长。陈列馆中,珍藏着与茶相关的文物古籍、茶具珍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从古老的茶饼到精美的紫砂壶,从泛黄的茶经版本到历代茶诗书画,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对茶的热爱与执着。 楼上设有茶室,古雅清幽。桌椅古朴,茶具精致,一杯香茗,一缕茶香,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品一口茶汤,鲜醇爽口,回甘悠长,顿觉身心舒畅,疲惫尽消。此时,或静思冥想,或与友人谈天说地,皆能领悟茶之真谛,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 茶经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天门茶文化的象征,是城市的精神坐标。它见证了天门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天门人民的情感与记忆。它向世人展示着天门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探寻茶的奥秘,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愿茶经楼之茶香,飘溢四海;愿陆羽之精神,传承千古。让这座地标性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邂逅佛子山: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奇妙之旅作者:刘中胜(竹林康) 听闻天门佛子山景色绝美,历史底蕴深厚,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这趟探秘之旅。 清晨,我抵达山脚下,抬头仰望,佛子山宛如一位巨人,沉稳而威严地屹立在眼前,云雾如轻纱般缭绕,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山脚下,热闹非凡,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各种特色小店琳琅满目,售卖着当地的手工艺品、美食小吃,我忍不住品尝了软糯香甜的天门糍粑,舌尖的美味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 沿着平坦的登山步道开始攀登,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是山林特有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路旁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偶尔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仿佛是大自然为我奏响的欢迎曲。一路上,遇到不少结伴而行的游客,大家欢声笑语,相互鼓励,气氛格外融洽。 半山腰处,有一座观景台。站在台上,俯瞰四周,连绵的山峦、错落的田野、星罗棋布的村庄尽收眼底,好一幅田园山水画卷。稍作休息后,我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千年古寺。踏入寺门,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寺内香烟袅袅,佛音阵阵。僧人们穿着整齐的僧袍,在殿内虔诚诵经,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我也随着人流,在大雄宝殿燃上一炷香,许下美好的心愿,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祥和。 离开寺庙,我朝着山顶奋力攀登。终于,站在了山顶之上,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天地辽阔,心中的烦恼与疲惫也随风飘散。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下山途中,我选择乘坐缆车,从空中俯瞰佛子山的美景,又是一番别样的体验。山林、寺庙、步道在脚下徐徐掠过,像是一场视觉盛宴。 这次佛子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门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流连忘返,期待着下一次与它重逢。
佛子山:岁月长卷中的古今之变作者:刘中胜(竹林康) 在天门的广袤大地上,佛子山静静矗立,它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也展现着当下的蓬勃生机。 过去,佛子山因一段古老的传说而充满神秘色彩。相传,佛祖曾遣一佛子降临此地,为世间消灾解难、普度众生。佛子离去后,化作这座巍峨山峰,庇佑着一方百姓,佛子山因此得名。从那时起,这座山便与宗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千百年前,山脚下村落稀疏,人们靠农耕和山林资源为生。每至农闲,村民们便会上山,或采摘野果,或砍伐薪柴。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常有珍禽异兽出没其中。山巅之处,一座古老的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寺庙的钟声悠悠回荡,引得善男信女们不辞辛劳,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攀登而上,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寺内高僧潜心修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佛子山成为了一方精神圣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仰。 时光流转,佛子山步入现代社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蜿蜒崎岖的山路,如今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所取代,方便了游客的往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佛子山被打造成了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每逢节假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或是被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或是想探寻那神秘的历史文化。 山脚下,曾经的小村庄已发展成热闹的旅游小镇,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具特色的民宿、餐馆和纪念品商店。现代化的登山设施,如缆车、观光步道,让游客们能够轻松地欣赏到佛子山的美景。而山上的寺庙,在保护与修缮下,依旧庄严肃穆,延续着千年的佛缘,同时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线上弘法活动,让更多人能感受佛法的智慧。周边还新建了生态茶园、果园,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还让游客体验到采摘的乐趣,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佛子山从过去单纯的精神寄托之所,转变为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胜地,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正在努力加载...
提示
请使用手机APP发布,去快速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