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肉身

2024-04-10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3万   回复 4
刚写完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俭以养德”,就在红木馆里看到26o万的一张床,忍不住啧啧称贵,旁边的兄弟说:这不算啥!他把胸口的串子拿出来:“这串玩意4oo万!”看来城乡差异还是很大啊!

说有钱人总是穷奢极欲,但跑了些奢侈品店,看来看去那些享受也无非是“食色性也”这点东西。​老坛酸菜换个包装就变成航空专享食品罢了。地里长的东西,终归回到地里去,价格不同,价值其实相差无几。

倒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而是说人吃到了草莓就一定要享受草莓的甜。与其在乎那些得不到的,不如享受自己拥有的。其实,就算富如帝王,也总有东西是得不到的。

从求而不得的层面上讲,乞丐与帝王本质是一样的:拿着打狗的棍,护着讨饭的碗,安顿好畏饥怕寒的肉体,然后熬过充满着喜怒哀乐的春夏秋冬。

​真正要去思考和定义的是如何通过安顿肉体的方式达到安顿心灵的目的。
中国人重视肉体,主要是受儒家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把安顿身体的意义上升到孝的高度。然后洐生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套理论。

一个有修养的文人最好的职业规划是,当不成名相就当名医,治世安民之余把这具肉身安顿停妥,然后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但肉体最终的消亡是碳基生物的宿命,宗教基于这个客观事实,尝试带领精神超越肉体。

中国本土的道教希冀通过特定的修炼摆脱肉体羽化成仙。佛教通过解析物质与时空的空性,让人看透肉身这场虚幻的存在,把肉身当作到彼岸的法船。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则直接给肉身定下原罪,在今生无尽的忏悔中去换取一张天堂的门票。

这注定宗教人士对肉体不会太友好。深山老林或寺庙道观修道院里的禁欲修行,不仅不给肉体以滋养,甚至阻止肉体最基本的欲望。

印度的苦行僧们至今都还在坚持哪些“吃尸体”“举手臂4o年”“头上种麦子”的修行。我们以为是奇芭,在他们看来,那也是在安顿身心。
对肉体的不同态度是我们对世俗生活展开评判的基础。是借高屋大床锦衣玉食来安顿肉体?还是用节制乃至阉割肉欲来让肉体安宁?

对肉体的极度满足,很难做到,而且极易让欲望反噬掉那点仅有的灵明。对肉体的极度压榨与限制,也很难坚持。

一不小心,精神的自由与圆满尚未实现,过度的釜底抽薪却让肉体过早滑入了死亡的渊薮。按宗教的现念,又要重入轮回,换具身躯重新再来。

两种手段各有千秋,实行起来都不那么容易。归根到底,怎么选择是各人自己的事,不必评判也不必指引。只要在任何时候都记得肉体不是自己的主人,这色尘不过一场幻化就行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王涛闲笔于幸运星画室
  • 回复4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23

2024-04-10
这是最高境界!彻底空了!
2024-04-12

粉丝 15

2024-04-10
咱老百姓也只能如此了!
2024-04-12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