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短篇《雪中猎手》浅解

2021-12-01   发表于 文苑   阅读 1.1万   回复 3
《雪中猎手》,不好解读。
这三个猎手的背景,除了一些零碎的交待,并不能给我们形成丰满的形象,我指的是纵向的历史的形象,沃尔夫实际上只提供了即时的片断的人物截面。

胖子,司机肯尼,还有弗兰克,这三个人物,应该属于打猎业余爱好者,就像我们国内一些登山或步行的驴友。打猎文化似乎在美国很盛行。肮脏三剑客之一的福特曾在他的12篇短篇里翻来覆去变着花样写打猎。

如你所说,胖子一开始被肯尼和弗兰克捉弄了。实际上应该有三次。第一次是胖子在雪天的路边等车时,差点被肯尼开的车撞死,胖子抱怨他们没等他也没通知他几点到。第二次是进猎场后,他们没帮胖子,还认为胖子拖他们后腿,因为胖子实在太胖了。胖子只能一直追他们,但追不上。第三次是空手而归时,肯尼又开着车在前面没等胖子。

我只能说,这大约是胖子射杀肯尼的前奏。

但实际上,胖子应该是误会了。
对,肯尼并没有想杀胖子,是胖子在射杀了谷仓木杆以及那条老狗后,胖子因为害怕肯尼真的杀红了眼而杀害自己,于是先开枪。

小说在这个情节上交待得很清楚。
就是一场误会。
肯尼进入人家屋子后,屋子的男主因为不想亲自杀死无用的看门狗而请求肯尼帮助杀死。
但是沃尔夫很狡猾,他并没交待这些情节,而是通过片言只语,特别是通过男房主妻子的话以及胖子的猜测模糊传达出来。沃尔夫故意省略了这些细节,留给读者脑补。

小说的重心,我觉得不在前面这些打猎,而在胖子射杀肯尼之后。
按照生活常识,枪伤无疑应尽快送医院
但是胖子和弗兰克居然无视肯尼的痛苦,路上两次去酒吧喝热咖啡,还畅述旧情
这就很荒唐了
最终的结果,是胖子和弗兰克把肯尼挡风的毯子盖到了自己身上,走上了一条远离医院的风雪之路

我觉得这个小说主要还是谈人性的
胖子和弗兰克置肯尼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将过失伤人看作正当防卫,或者装作正当防卫,并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把肯尼当作两人在这个雪天的猎获,就像那只鹿一样。这种心态,是否指向了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我们不说自私,不说利已主义或者粗暴的利己主义。我们只说人的动物性。

他们仨之间能有多大矛盾呢?不可能大到射杀的程度。
肯尼的玩笑,确实开大了,他这个玩笑的架式,弄得像真的一样
第一枪,说射杀,就射断了长木杆;第二枪,老狗一出来,他嘴里说杀,枪马上就响了,老狗躺血泊中
第三枪,他应该只是想吓唬一下胆小的、经常被他取笑或嘲笑的胖子,但没想到却被胖子先开了枪

整个过程来看,似乎是肯尼的错,肯尼的过失,胖子的反应或者回击似乎无懈可击,非常合理
但后面胖子和弗兰克对待肯尼的态度,实在令人心寒

胖子在肯尼被杀之前,或者说在肯尼跟着鹿迹走远后,曾对弗兰克说过一句话,“以前我可是经常维护你的”
肯尼被胖子射杀后,弗兰克居然和胖子结成了同盟
也就是说,如果肯尼最后死了,弗兰克会是最好的证人。

有朋友说这篇小说写的就是“懵懵懂懂”的人,“懵懵懂懂”是《密西西比评论》杂志主编赫辛格给他们这群作家小说中的人物的概括
我想,如果仅仅用一个懵懵懂懂的词组打发这篇作品,沃尔夫也会翻白眼。评论家往往是高级读者,或者职业读者。他们是有话语权的。他们一旦定调,就是一杆旗帜,一个方向。我们,可以被其牵着鼻子走。也可以选择不。
仅就一个词组,未免断章取义,对评论者与作者都是如此,要看评论家具体的全面的评论了些什么。

胖子勉强可以说懵懂,但弗兰克呢。沃尔夫写弗兰克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不是废话。种种迹象表明,弗兰克是个非常正常且精明的成年人。
至于胖子,沃尔夫好像还提到过他有孩子。

有评论家说,美国"极简主义"作家托拜厄斯·沃尔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雪中猎人》,讲述了三个性情迥异的朋友雪天猎鹿的故事.小说表现了背叛,谎言和抛弃的主题,但推动叙事进程向前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男性亲密同盟的重组和个***力关系的变更.作者在白描的叙事风格与丰厚的叙事意义之间,在叙事进程的节奏和读者期待之间制造张力,影响了读者对人物,行动,主题,伦理,情感等的反应和阐释,刺激读者主动参与到简洁明快但富有暗示的文字游戏中,在隐喻的语境中积极构想作者的叙事意图.猎鹿之行实际上是男性亲密友情关系和权力关系的象征性经历,旨在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背叛、谎言与抛弃。杨的这个解读挺好,有水平。我想到了这一层,但说不出来。
所以,对一个作品的理解,用几个词精准概括,是相当不易的,是要有极强的阅读理解力的。
你不同意也可以。很正常。

杰克伦敦的小说,主题往往比较鲜明或者突出,多写人性的极端。当然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但是他的叙事技术不敢恭维,翻译也是一个方面。

很难说沃尔夫在写《雪中猎人》前是否读过《银白寂静》,就好比我们只能猜测海明威写《老人与海》参照了麦尔维尔的《白鲸》。

《雪中猎人》与《银白寂静》是不同的,沃尔夫与杰克伦敦更不同。沃尔夫这样的文学教授更注重主题或者立意的含蓄与隐藏。如果说杰克伦敦小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话,那么沃尔夫小说则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说的解读,我意以为可借用老祖宗的“诗无达诂”来言之。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意会即可,或者说意会到那种境界与意境即可,而不必言传。窃喜的稍微快感就好。
  • 回复3
请先后再发布回复
我的回复

粉丝 565

2021-12-01

粉丝 1230

2021-12-01
正在努力加载...

赞过的人

举报

请点击举报理由